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神州音响电子杂志 | 神州商务通 | 我的商务中心
技术专栏  |企业新闻 |新品上市 |展会信息 |工程案例 |器材点评 |综合导购 |行业动态 |娱乐资讯 |音响活动 |政策法规 |人物访谈 |广州音响灯光展 |舞台灯光 |北京音响灯光展 |招标信息 |上海音响灯光展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魏然:新媒体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魏然:新媒体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时间:2010-08-18  作者:fogwang  来源:中国音响网

中国目前还处在向工业化转型的时期,从一个农业大国发展为工业大国。同时,中国的转型还包括城市化和现代化。有中国学者指出,中国的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发展。通过分析消费指标和社会各阶层的规模,他们认为中国的社会结构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到中级阶段,而中国的全面城市化还需要数十年才会达到目标(201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才达到50%)。

        但由于传播科技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齐头并进。从信息的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来讲,中国有了信息社会的雏形。应该说,中国当前的转型主要是现代化,特别是法制和民主的现代化。然而快速的经济发展,在加剧社会矛盾,例如权力和资本结合产生官员腐败;法制跟不上导致传统的人情和腐败合法化,甚至法律的私有化。在美国,法庭是社会最后一道防线,任何政治,社会,经济,宗教的争议,法庭说了算。在中国,根据媒体报道和民意,法庭,法官是属于最腐败的一群。

        那么,新媒体能成为解决中国的社会形态落后于经济发展,不断加剧社会矛盾的希望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为什么?我相信传播科技和新媒体对中国的社会转型的影响有两个主要方面:

        第一,督促政府进行科学的决策。在社会转型期间,社会分化加剧,各种社会矛盾都会表现出来。中国就更需要一种与时俱进的以信息网络为重点的新的公共管理制度。新媒体的发展,有利于督促政府进行科学的决策,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决策的质量。近年来的公共事件,例如:孙志刚事件,使得政府改变一些政策。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2009年,77个社会热点,其中网民爆料而引发民众关注的就有23个,近30%。而且,新媒体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也有一些效果,例如2010年4月,辽宁省庄河市,千人市政府下跪求情的照片,出现在网上,震撼人心,为此市长辞职。可谓“网上一张照,市长丢了乌纱帽”。
总之,新媒体以及网络民意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法制的现代化具有的积极的影响。

        第二个方面是新媒体有利于促进主流媒体的改进,促使主流媒体更加关注反映民众关心的话题。网民不断地创造的大量内容造成新媒体内容极大的多元化。在海量的信息环境下,传统媒体不再垄断信息,而且要“聚合”(crow d-sourcing)新媒体上的信息。例如国内一个发行量很好的生活杂志,其每期内容的40%以上,是从网上用户的评荐,推荐而整理,编辑,再出版。在新闻机构,通过新媒体,Q Q,选采访题材,派遣记者到现场,回应网上民众的爆料和投诉,都成了例行的安排。此外,主流媒体离不开网民,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很多是来自于目击者和参与者,他们通过手机来记录事件,然后传给媒体。

        像在2008年,南方大面积雪灾,受困的卡车司机主动用手机短信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联系,通告当地路段的受灾,堵车状况。中央广播电台的将所有的短信汇集,然后判断出哪里的灾情最严重,再报道出去。当时,连公安部都跑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看着即时的信息网络,坐镇指挥,有效地调动消防人员去援救。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主流媒体可以转变为人们信息交换,传播信息的平台。民众可以帮助主流传媒提高其“社会服务价值。”

        有学者预测,美国从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在2020年就完成了,中国向现代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的转型所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任何社会的转型都是痛苦的。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制造业消失,南卡罗来纳州的支柱产业纺织工业凋零,至今还有后遗症。在中国,社会快速而多样的转型导致社会矛盾加剧,也充满挑战。但是,转型毕竟是阶段性的,总会完成的那一天。这次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衰退,造成很高的美国人的失业率。不过各阶层的失业率不同,从事资讯,知识的工人(白领),失业率很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体力(蓝领)工人的失业率高达15%,是全美平均失业率的一倍。对转型适应能力强的人,应该在知识上与时俱进。信息社会偏爱有知识,不断学习的人。

        当然,新媒体带来新问题(诈骗,隐私,上网上瘾等)。但是,设想一下,没有新媒体、事情会更糟,中国社会的进步会很不一样。通过变革人们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新媒体正在改变社会的形态,推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让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减少震荡。(魏然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

2010年08月08日

  • 0
  • 顶一下
  • 0
  • 踩一下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新闻评论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还能输入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络用户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企业认证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客服中心:0371-66216490/65368216 传真:0371-65368217 电子信箱:sz_audio@163.com
豫ICP备09011648号
Copyright© 2002- 神州音响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