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音响网讯 美国JBL推出的这个Studio 1系列产品涵盖了多声道与两声道的兼容性。对产品命名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基本上都会知道,以“1”打头的系列,多半是某个系列的入门款。这个是很容易理解的.臂如说,在家轿产品中,越来越多的顶级品牌都开始推出1系列产品了。而这些个“1”,其实就是入门版或曰基本款的意思。有些朋友见此不免要推测一番个中的含义。到底,"1"的产品内涵是什么呢?或者说,该如何来理解这一类产品呢。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类系列产品往往都是用成熟的产品思路,以反向式研发思维,并结合品牌商业模式的强化推广而形成的产物。毫无疑问,不是先有1系列,才有挨顺序而产生的后续系列。在实际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先有某个数字较大的系列诞生,在市场上运行了一些年,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口碑以后,再逐步倒过来推小数值的系列—这样。就给市场一个印象。即,这些系列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以上,我们是站在顺序的角度来作简单介绍的。那么,这类产品在内涵上如何呢?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我以为,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精简版的产品—一种站在成熟产品的基础上而诞生的精简版。就像我在上面所说的那样,大数值的系列往往是代表了品牌最全面技术的产物,也是高端系列,因此,在价格上,它也是与之相适应的,通常都会比较高。为了能够让某一个系列能够涵盖更加广泛的市场与人群,品牌不得不降低产品的门槛,使后续系列产品能有一个好的价格与功能的衔接坡度。这也就是小数值产品系列在近两年的市场上得以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
音响业的情况也是如此。就像我们熟悉的JBL,其Studio系列中同样包含高端产品系列。针对目前的影音市场状况。JBL决定利用已有的高端系列的技术,来逐步推广其著名的Studio系列。
在这个Studio,系列中,JBL为其在各个频段上的工作单元做了标配化的工作。
我不知道在做了这个类似情况说明之后,读者是否明白了基本款的要义。其实,眼尖肚明的读者应该能够理解。虽然这类产品不是高端定位,但在品质上是有保证的—毕竟厂方在其中使用了成熟的技术与做工。所“牺牲”的,只是元器件的等级与豪华的外饰与做工。
JBL推出的这个Studio 1系列产品涵盖了多声道与两声道的兼容性,例如Studio 190, Studio 180, Studio 120C中置、Studio 130环绕箱、Studio 150和Studio 140超低音。在使用功能的分配上,厂方采用了平衡方式,即,用先前品牌积累起来的两声道技术所形成的声音上的特点,来贯穿整个系列。无疑,这是一种很高明的策略。因为,依靠品牌的口碑效应,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这个基本款系列赢得粉丝。
熟悉这类品牌整体开发的产品系列的读者同样也明白,正因为是包含多声道还原功能的,所以,设计者要考虑到同一个系列在进行跨搭时在声音上的一致性问题。在这一点上,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要包括单元配置和元器件的配合问题。
就前一个问题来讲,为了使每个频段在重放时有理想的衔接特性,厂方必须为整个系列中的每一款产品均配备质素相同的单元,以此来形成最正面化的效果。
Studio 1系列音箱的声音活力,只有在你亲自去听过之后,方能领略。我个人的意见是,它的声音不完全等同于同门的系列产品。
在这个Studio 1系列中,JBL为其在各个频段上的工作单元做了标配化的工作。例如,其高音单元使用1”口径的球顶型陶瓷振膜单元。这是一种在工作效率上非常高效的单元,其反应速度较快,综合扩散度较佳,在平衡成本与效果的时候,这个高音能够成为系列中的标配,已在水准中了。
在中音部分,振膜材料多由PolyPlas,即玻璃纤维材料来制作振膜。从制作工艺上来讲,这种材料在音响工业界已经被用得非常成熟了。基本上,它的声效也能够被控制到精准的程度。就使用效果来说,这钟玻璃纤维振膜单元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它相对有着比较好的功率耐受特性,而且,在声音的清晰度和能量感体现上也是不错的。不仅是JBL,这种材料也为其他很多的音响品牌在使用。之所以在中频单元中以此为材料,那是因为设计者还要考虑到低频单元的性能。前面已经介绍过,统一的振膜材料在音响特性上—尤其是在频段衔接上会有益处,所以,基于这种考虑,低频单元也使用了这种振膜。如果既要获得不错的瞬态反应速度,又要在能量感上达到一定的冲击力的话,在低音单元上使用这种材料无疑是非常合适的—它同样能够在成本与效果间取得最大的正向平衡效果。
Studio 1系列音箱的声音活力,只有在你亲自去听过之后,方能领略。我个人的意见是,它的声音不完全等同于同门的系列产品,如果要用词来形容的话,我觉得一定是活力二字。用一听钟情出版的SACD样板片来欣赏这套产品,感觉只能是一个爽字,尽管这种音效本身还不尽完美(其实又有哪对音箱在声音上是绝对完美的呢),但我以为它已属超值之作了。
就对单件乐器的重播水准而言,系列中的Studio 190主音箱的表现也是很不错的。
事实上,在中高频段,该套产品的中高频很有张力,在还原一些大编制的交响乐时,层次感和规模感都很不错。在还原这样一类音乐的时候,你要求一对音箱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大场面加上适度的细节,这已经让人听得很够刺激了。
就对单件乐器的重播水准而言,系列中的Studio 190主音箱的表现也是很不错的。例如,这张测试片中有一段爵士鼓的独奏表演,至高潮处,乐手以令人眼花缭乱之手法,将听者的注意力全部集中,此时,的动态优势和良好的中低频控制力,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我说这个系列是充满活力的,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这对音箱的表现也是很全面的,除了古典外,流行、跨界,它不仅拿得上来,而且还还原得很有章法。正如我前面预料的那样,个人以为,这个系列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还是专为年轻人度身定做的音箱呢,如此猜测的原因在于,这对音箱的兼容性之广、声音活力之巨,都与年轻人的听音范围和口味不谋而合。
在行业中,JBL是少有的、能够独立进行从设计、制造.,系统开发的品牌之一。它自行研发的同轴单元享誉国际音响界。我个人觉得,能够自己做单元的厂商,其对消费者的意义不仅在技术层面,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控制声音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将箱体设计与单元的质素有机融合起来。
我们知道,多声道音响系统如果使用同种技术规格的单元,那么就能够保证在最终还原时,能够有相对比较统一的音色及能量感。在Studio 100系列中,厂方统一配置单元的方式还是值得称道的。
倘若有人问我,你对多声道类音箱有何要求的话,我可能会说出以下三点意见:一是声音要放得开,不能有局促之感,二是要有细节栩栩如生、但又不能失去鲜活感,三是系统的表现不能惟价格论。
Studio 1的这套组合在整体上的表现令我满意的方面同样有三点,一是它不以动态感的表现作为唯一的体现重点。也许是做发烧产品出身的背景,令JBL将音乐味揉合到了产品的声音。华丽感与精确的还原始终在整个试听过程中结合得非常紧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种有机的组合,即使是长时间聆听也不会让人觉得疲劳。二是,这套组合在声音密度上有很不错的表现。中高频有着一份相当妥帖的平衡感,各个声道的互溶性较为理想。当我们将功放的音量增大之后,这种特点依然如故。三是声场的规模感和气势感非常到位。当还原一些以动态超强、场面火爆见长的试音段落时,这套组合的表现可以用有力、强悍来形容。虽然这套产品并不使用大箱体和大口径单元,但鉴于结构设计上的合理性,它反而有了一种以小见大的格局。
毫无疑问,这套组合并非以多声道还原为唯一擅长,组合中的Studio 190主音箱同样适用于两声道音乐的还原。无论你是用带两声道直通功能的AV功放来驱动,抑或是使用专门的Hi-Fi功放,该主音箱的音乐味道和优雅的气质,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不准备在此节中花费颇多的笔墨来形容这套产品的音色效果如何,以免给人留下溢美之感。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