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家颁布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并启动了节能惠民工程,帮助彩电厂商营收再上新台阶,也使这些企业对今年的营业额有了过高的预期。然而,上游面板价格的下调以及国际品牌二季度掀起的价格战让自主彩电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
此前,价格战一直是自主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法宝,然而今年国际品牌加大了降价促销力度。二季度,以三星、LG、索尼、松下、夏普为首的国际品牌,先后对旗下电视机型进行了大幅度降价促销活动,不禁让国内电视市场沸腾。
比如,去年价格仍然比较昂贵的32英寸液晶电视,今年多个国际品牌的相应机型降到了3000元以内,如此“白菜价”对自主品牌电视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而更高档次的电视,国际品牌也有很大幅度的促销活动,如夏普上一代旗舰电视LX710A系列中的46英寸机型降价5000元,目前仅售12999元;索尼55英寸KLV-55EX500降3000元,仅万元出头......
去年在国家多项扶持政策的刺激下,自主品牌彩电厂商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纷纷取得近年来的最佳业绩。这直接导致海信、创维、TCL、康佳等厂商对今年市场情况的预测过于乐观,业内普遍估计几年国内电视市场容量将达到4500万台。然而,根据奥维咨询的调查,今年一季度电视销量便开始下滑,上半年零售出货总量仅1949万台。大量备货的彩电厂商因此面临了巨大的库存压力。
也许考虑到下半年欧洲一些国家财政危机也许会导致全球经济萎靡不振,依然保持迅猛增长的中国市场,便成为各大国际品牌争相抢占的目标,不惜以降低利润率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品牌纷纷表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野心。夏普中国本部长、夏普商贸(中国)董事长菅野信行宣称,今年夏普各项事业在中国的销售规模预计达到680亿元,实现比上年增长2倍的销售目标。夏普计划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份额提升到10%以上,经销商店面则要从5200家扩军至年底的10000家,电视机型也将更为丰富。
索尼中国总裁永田晴康也表示,索尼计划在本个财政年度全球销售出2500万台电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目标翻番。
而近年来势头强劲的韩国三星,也声称要“在中国LED电视市场保持领先,并成为3D电视的领军企业”。
业内人士分析,自主品牌面对的库存、价格、配件三大问题的根源在于上游产业的话语权。由于产业链不完整,我国企业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在中国彩电厂商忙于建设面板生产线额时候,更上游的国际配件厂商也已经积极筹划入华了。今年5月,全球第二大液晶玻璃基板厂商旭硝子开始建设苏州旭硝子显示玻璃(昆山)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大尺寸玻璃基板。
一位上海行业分析师表示,液晶面板的主要部件包括玻璃基板、偏光片、彩色滤光片、背光源、液晶材料以及驱动IC芯片。上述配件的设计制造,几乎都集中于少数几个外资厂商手里,这些配件利润率更高,是液晶电视产业链的真正“命门”。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十一长假行情的带动,自主品牌彩电企业的库存将清理完毕,电视将开始进入更为节能环保的LED时代,目前拥有较高利润空间的LED背光源机型还是可以带动彩电企业的发展。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