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影音网9月10讯 【编者按】美国《时代》杂志早前曾评选十大中国“山寨”制造,涉及的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搜索引擎、鞋子、选秀节目、油画和汽车等,这十大“山寨”产品只是市场的一个小缩影,其实电视机、影碟机和音响等家用娱乐电器产品也出现许多山寨产品。
山寨风景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山寨”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有些企业模仿知名品牌的标识然后注册一个与之看起来非常相似的标识,二是有些企业对知名品牌的外观和功能设计进行模仿,三是有些企业既模仿大品牌的LOGO又模仿大品牌的产品设计。山寨风的日趋疯狂,导致一些优秀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更导致消费者因误认品牌上当受骗。
模仿品牌标识:到底是谁的错?
手机行业是国内最早出现山寨产品的行业之一,早在2008年,就有分析人士指出“不少山寨手机采用与大牌手机品牌LOGO极像的标识装点手机”,而面对山寨手机的泛滥,工信部曾希望通过加强IMEI(手机标识号)的管理来整顿市场。然而,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大型的C2C网站上仍然有许多山寨、高仿手机正在销售,因为误看LOGO标识购买产品受害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山寨手机
在影音行业,模仿康佳、创维、索尼、夏普、海信、三星、松下等知名企业LOGO标识的中小型企业很多,但是,这些中小型企业大部分都不生产电视机,它们模仿知名企业的LOGO标识往往是希望更容易推广其他产品,包括手机、音响和碟机等。
分析部分中小型企业模仿大企业品牌LOGO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定位一般二、三、四线市场,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对品牌的认知度也不高,所以不少中小型企业就是希望借助大品牌的知名度迅速抢占市场。其次,农村市场有这样一批经销商和代理商,他们偏向于寻找一些与知名品牌有关联的产品,那是因为知名品牌售价太高并不符合农村市场的消费水平,所以质量过关、价格适中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肯定更容易推广和销售。再次,关于品牌标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审核标准还有待加强,譬如今年6月份郑州查处的一批冒牌松下电视“pansoanic”,与正版松下“panasonic”只相差一个字母。据郑州二里岗工商所执法人员王洪源介绍,在中国香港,东南亚和欧洲,都有人注册与知名品牌相近的公司和商标。由于国内外对公司名字和品牌商标的规定和审核标准不一致,许多追求“短、平、快”的厂家只关注眼前利益,最终就导致市场越来越混乱。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