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深圳成就了手机,还是手机成就了深圳,这已经是一个无法理清头绪的命题。在深圳迅速由昔日的边陲小镇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手机作为高科技产业的代表,在这十年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如今,在深圳方圆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中国最密集的手机产业链厂家。手机之都的光环,更像是一种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很牛的数字:全国半数手机企业在深圳,手机产能上亿部,全国的两部手机中有一部来自深圳。世界每四部手机中就有一部产自深圳。以深圳为核心的手机产业链再加上对周边的辐射效应,产业规模可以达到2000亿,围绕手机在转的产业军团达到了百万级别人数。受手机之都的感召,深圳人的更新手机的速度也是全国最快。今后,如何有效地提升中国手机产业的竞争力,营造和谐共处的市场环境,擦亮深圳“手机之都”这张城市名片,也许将成为它孜孜以求的课题答案。
“深圳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同样适用深圳。对于这个“手机之都”的头衔而言,世界才是它的版图。
深圳手机业年产值2000亿,堪比内地大城市GDP
“对于把深圳建为‘手机之都’的建议,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个人表示支持。”2007年初在深圳召开的“手机企业首脑会议”上,国务院信息办常务副主任、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名誉会长曲维枝的一番表态,为深圳注入一剂强心针。一直隐隐绰绰的帽子,也许从此时可以光明正大地戴上了。
2006年前后,正是深圳手机产业发展的历史高峰。承载“手机之都”名头的,有着让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和证据。那么,作为全球“手机之都”,到底哪些理直气壮的底蕴可以叫板全世界?按照市无管办和市无线电行业协会手机专业委员会的调研、企业统计数据综合显示:2006年手机产量超1亿部,约占全球手机总产量7.8亿部的13%和今年全国总产量3.4亿部的1/3。这个数字意味着,全国每3部手机、全球每8部手机中,就有一部产自深圳。再加上深圳拥有研发、销售、物流大大小小的数千家手机配套公司,已然形成了一条以手机为中心的完整的产业链,打造深圳“手机之都”优势凸显,对于未来中国手机走向全球意义重大。截至2007年7月,全国获得手机牌照的企业共有82家,有接近一半给了深圳的企业,包括了中兴、华为、康佳、创维、万利达、金立等响当当的企业品牌,另外还有十几家正在申请牌照中。有些不是以深圳为注册地的企业,也将运营或研发中心设在了深圳。
不仅如此,实际上全球手机著名企业都可以在深圳找到影子。据记者观察,Nokia、MOTO、SonyEricsson、Samsung分别在深圳富士康和伟创力代工生产。在业内人士看来,生产手机所需要的200多个零部件,大约90%都能在深圳配套,有不少配套产品列世界之最。一些手机产业链的老板向记者透露,因为整个制造链条非常完备,他们甚至可以几十秒内从无到有“创造”一部崭新的手机。
除生产制造外,深圳手机销售量也居全国乃至全球各大城市之最。据深圳手机专业委员会估算,深圳手机年销量接近1亿部,年产值约达2000亿元。光这个数字,已可以比肩内地很多大城市全年的GDP了。
来自市民的活跃程度也为这座城市的光环增加了色彩。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