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音响网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巿场上的音箱是一个啦叭组成的。因为种种技术所限,所以那个时候的音响高音上不到10kHz,低音下不到80Hz,准确地讲是一个不合格的全频音箱(因为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是30Hz到20KHz)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人有幸可以听到了美国声塔、芬达、等专业音箱。在现在看来那只不过是一只最常规的两分频音箱。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三分音,甚至有了四分音。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美国西牌有一款三分频的出现,他把高音在同一轴线上低音的正前方,主要是为了解决中高音的结合更为科学(因为一般的中高音分频点在1KHz到3KHZ之间,它们的半波长在16cm到5cm之间,传统的两分频当然结合是有缺限的,由其是大口径专业音箱)。这就是同轴分频的起源,也就是被业界称为同轴的第一代。
同轴第一代虽然流传至今,大大地解决了传统分音的不足。但由于高音头和号角对中低音的干涉,又为一代同轴造成了新的缺限。中髙音结合是提升了,但中低音被打乱了,同轴一代的缺陷日渐显现。
随着第二代同轴的诞生.以法国L-acoustics为代表,把高音头放到中低音单元的后边在同一轴线上通过中低音的散热导气孔传播高音。与同轴一代相比,同轴二代设计更为简单方便,同时声音更加平滑,是目前同轴的代表,占领着两分频的高端巿场分额。同轴二代在一代基础上解决了高音头对中音干涉问题,但号角问题没有解决,隐蔽在中低音内,因空间有限,所以指向性和射程都受到影响。要想解决高音指向性和射程就必须承受号角对中频造成的干涉。所以同轴二代只有在近距离扩声时是完美的,这就是同轴二代大都使用在舞台返听。不釆用大号角,扬长避短。
进入本世纪,世界各国高端产品中国巿场都可看到,以法国APG为代表的第三代同轴诞生于世。APG的核心专利技术ISOTOP就是能够完美地解决了二代所无法解决的高音号角对中音的干涉。
在如此完美的第三代同轴分频技术基础上,最新的Qfactor卡夫同轴第四代诞生了,第四代同轴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高音与中音的发声原理,高音不再用球面膜片发音,中音也同样不用传统的紙盆而形成的球面发声,都改用环形V型复合材料状发音,大环套小环,中音套高音,各走各的路径,然后合成中高音的同轴,如此美妙的设计在专业音响界可称为同轴技术上的一次革命。
Qfactor卡夫NQ系列Q1153的中国市场亮相,彻底为Qfactor卡夫音响在专业音响界的地位来了个准确的定位-可以HiFai发烧的专业音响,科技成就精典。
第一代同轴技术 (代表品牌:美国C牌)
第二代同轴技术 (代表品牌:法国L-acoustics)
第三代同轴技术 (代表品牌:法国APG)
第四代同轴技术 (代表品牌:美国Qfactor 卡夫NQ)
(编辑:小莹)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