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音响网讯】如今,安防监控摄像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越来越大,因此,大家对于监控摄像机工作性能的讨论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提升工作质量的主要方式。不过,在大家讨论的时候,往往关注更多的是高清,是解析度,似乎除了这些,高质量的视频监控效果就与我们绝缘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说说光圈对于监控拍摄的重要影响。
光圈与景深的作用
说到光圈,恐怕稍稍熟悉数码影响的朋友基本都不会有太多陌生的感觉。从概念上来讲,光圈的作用是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调整机身内部感光量的一个装置。在构造上,它是由镜头内部的多边形或者圆形来对通光量进行相应的控制。通常,我们用F值来表达光圈的大小。
在日常中,我们会将光圈用1.0、1.2或者1.4来表示,这主要是镜头光圈大小的一个表现的方式,当F值越小时,光圈也就越大,而传感器芯片的通光量也就自然变得更大。
说完光圈,我们再说说景深的作用。景深就是在镜头前方的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被摄空间所在的这段长度,就叫景深。直白的说,就是清晰到模糊的一个距离。而如果光圈越大,景深就会越近;而光圈越小,景深也就会变得更加长远。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关系下,当为了通光更多而打开全光圈的时候,光圈越小的设备的它的监控效果也就会变得更好。而这同样也是一些高分辨率镜头的成像效果,反而不如低分辨率镜头效果的大多数原因。
光圈与镜头的关系
如今,为了提高监控摄像机的成像清晰度,越来越多的设备已经开始将CCD传感器换成了CMOS传感器,不过,CMOS对比CCD在感光度上的缺陷,却是让不少厂商和用户头疼的地方。于是,不少的产品为了解决CMOS对光的敏感度不如CCD的问题,将CMOS摄像机的DC接口设定在将光圈直接开到最大,或根据光线强弱分2~3档有级自动调节。因此,当通光量得到保证时,镜头的效果却也是最不理想的。
尤其对于监控摄像机来说,它的重点工作时间往往不同于一般的数码摄像机,光线黯淡的夜晚更是这类成像产品的重要时刻。而在工作中,尽管有时候不同光圈的通光量仅仅差着很小的差距。但是在经过码流的处理之后,这种差距便会无限的放大,从而对监控效果,存储环节,乃至整个系统带来十分大的影响。因此,在镜头的配置与检测中,除了日常的监控评测以外,夜视环境下的工作效果也同样十分重要。
由上述可见,光圈的大小对于监控质量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然而,如何来摆脱这种困境呢?
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并非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在使用中,我们可以将CMOS传感摄像机的光圈设在最大状态,并且将其配置相应的手动光圈。这样的话,即使出现了全部光圈打开后的种种弊端,我们也能够通过对光圈的微小调整,从而提升镜头的整体表现。
此外,在我们考量监控摄像机时,最好要更多的收集各种高端品牌的摄像机,并且在对比中,将设备的减光片调整到白天不受太多影响的状态;另外,在选择设备时,最好也采用多片叶片的光圈,从而保证更好的成像质量。(编辑:小莹)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