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音响网讯】即使你一帧一帧的来看这些动作场面,仍然会发现模糊和抖动的问题,无法看到清晰稳定的画面。
观点提示:
每秒24帧是当年电影为了成本妥协的产物;
每秒24帧拍出的电影在动作戏和高速镜头中都会显得模糊,容易让人眼晕
48帧、60帧与24帧的区别
24帧真的不行么?我们可以看看自己面前的显示器。电脑、游戏等行业中,每秒24帧早已成为了一个阻碍而不是标准。如今随便一台LCD显示器都能达到60Hz的刷新率,也就是说,它能以每秒60帧画面的速率刷新率来显示画面,如果低于60Hz,你就会觉得电脑画面闪动、有残像,容易眼疲劳。而现在的显示器以及电视都在推行120Hz的刷新率了,它们都可以通过帧插值(这个下面会提到)的技术让画面变得更加平滑稳定。下面我们用几个小动态画面来直观地为你呈现不同帧率的不同视觉感受。
每秒15帧,我们能感到方块的运动不连续,有残像
每秒30帧,已经相当顺畅
每秒60帧,几乎看不到方块运动的轨迹,极其平滑流畅
我们可以看到,每秒60帧的画面看起来非常舒服,而每秒15帧则几乎无法忍受。但拍电影为什么必须要24、48、60这样的帧数呢?因为如果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升级改造,最好就是设计为原有每秒24帧的倍数,这样只要调整播放的速度(例如48帧是2倍速、60帧就是2.5倍速),就能保证画面放出来是正常的。如果设计成比如49帧,那么就很难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正常播放。
彼得·杰克逊在谈到每秒48帧电影技术时说:“以每秒48帧的频率来拍摄和放映电影会非常有助于摆脱这些问题。它会让电影看起来更逼真,观看起来也更轻松,尤其是在3D电影方面。最近几个月,我们一直长时间的看着以48帧拍摄《霍比特人》的测试片和样片,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看着3D画面却不觉得眼睛疲劳。那画面看起来真棒,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于此了。到这个地步,再看其他电影,感觉就很原始粗糙了。周日的时候,我在影院看了部新片,结果一直被抖动的摇镜头和模糊的画面感所困扰。我们被每秒48帧惯坏了!”
观点提示:
每秒48帧和每秒60帧都比每秒24帧要好很多,但考虑到成本,每秒48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已经足以满足我们了。
24帧曾经惹的祸 48帧将要起的浪
每秒24帧的设定为电视、录像带、DVD、蓝光、电脑等等领域惹来过无数的麻烦,很多人对其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了。由于电影产生在电视之前,而电视受技术的限制,一开始就采用了另一套标准,也就是50Hz(PAL)和60Hz(NTSC)。传统的电视信号都是隔行扫描,也就是说不是每行都有信号,而是上一秒单数行有信号,下一秒双数行有信号这样。那么问题就来了:电影是每秒24帧(24FPS)的逐行信号(简单理解为每行都有内容);要怎样把它放到50Hz(也就是25FPS)或60Hz(30FPS)的电视上去呢?
电视信号以往都是隔行显示
如果不做任何修改,在电视上看电影就成了快动作搞笑片,于是人们必须采用一种叫Pulldown的技术,把24FPS的电影画面转换成25FPS或者30FPS的电视信号——所有接电视的设备,例如DVD机、录像机、蓝光机都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非常令人头疼!为了不影响电影感,各种pulldown技术纷纷产生,有2:3 pulldown、3:2 pulldown、2:2 pulldown等等解决办法,因为过于技术,这里不做详细解释了。反正你知道,每秒24帧的电影画面设定为除了在影院的其他设备上看电影带来了无数的麻烦和问题。
纯粹主义的电影迷一直对改变24帧标准这件事很纠结,因为他们认为这会改变电影的纯正感觉——正像有人始终对CRT显示器情有独钟看不上LCD一样。他们认为即使有闪烁、模糊、抖动等等问题,用每秒24帧拍摄的电影仍然显得有“感觉”。彼得·杰克逊对此评论说:“电影原教旨主义者可能会批评缺乏模糊和频闪的电影没有艺术品味道,但我们剧组中有很多这样的电影纯粹主义者都已经转变了。你会很快习惯电影的新面貌,并发现它给我们带来了更逼真和更舒适的视觉体验。”
不过这些纯粹主义者也并非没有道理,如今的电视已经发展到了120Hz的时代,在这样的电视、投影上放映电影,你可以通过插值运算把影片从每秒24帧提升到每秒60帧的画面——之前的插值运算是在中间加入黑屏帧,现在则可以智能运算增加中间帧画面,令画面更真切,当然不会有原生40帧或者60帧那么好。但这样播放的电影会让人有种看电视的感觉,流畅则流畅,却没有电影那种独特的感觉了——你总不希望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看起来像是美剧《Days of Our Lives》吧……
电影的未来也许就在眼前改变
总的说来,每秒24帧的电影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从长远看,未来的火种似乎已经由彼得·杰克逊和詹姆斯·卡梅隆这样富有远见的技术大神所点燃。变革在开始时总是显得不那么可靠,但最终世界的面貌会慢慢改变。如果在3D之后,48帧真的是另一个改变电影面貌的大潮,那么我们该欣喜有幸见证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吧!
观点提示:
因为帧率的不同,家庭的电视和投影机上都很难做到完全原汁原味呈现电影效果,需要转换。
在将来普遍采用每秒48帧技术之后,这个问题将不复存在,在电视上看电影会与影院播放方式完全一样。
“我们确实在用更高的帧率拍摄电影。关键是要明白,这个过程需要在拍摄和播放时都采用每秒48帧而不是通常的每秒24帧频率——自从上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电影就一直采用的是每秒24帧画面的频率来拍摄和播放的。采用48帧拍摄大家结果是,看起来画面上的速度还是正常的,但画面的清晰度和平滑度都大大增强了。你看每秒24帧的电影也许觉得还行——过去90多年里我们都看过成千上万部这样拍的电影了,但其实这样的影片中每一帧都会有模糊(blur),尤其是在快速运动的镜头中。如果电影镜头快速摇移,图像就会有抖动(judder)或者频闪(strobe)。”
2,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更高。从电影的拍摄、处理、播放,都要全部支持方可,三者缺一不可。高帧率的设备都很贵,譬如48帧的数字影院放映机的售价约是24帧的2倍。而且,超高帧率设备的出现,仅是近几年的事,普及很有难度。现在,用于科研等特殊领域的超高速摄像机贵的非同凡响。(编辑:小莹)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