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音响网讯:
过去一些由政府主办的大型活动,大都采取非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量赠票和对演出经营场所长时间的占用,以及不计成本的投入,既造成了严重的“市场挤出效应”,也严重损害了演出市场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使得演出企业难以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
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许多技术性问题,影响着整体改革效果的推进。特别是针对一些跨领域、性质多面的文化行业“中间地带”,单一的政策路径设计就很可能难以奏效,推进中难以取得预期的改革效果。
就发展文化产业而言,政府自身在完善配套改革基础上,要规范行为并强化产业意识。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门类内容,演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为必须适当和有限度,否则,政府的不当作为可能会直接影响演艺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占用产业空间,客观上造成对演出市场的破坏,引发不公平竞争。
因此,要维护演艺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管理部门一定要尊重演艺产业特有的发展规律,充分认识演出产品的双重价值属性,厘清商业性演出与公益性演出的边界,减少政府组织的汇报性、献礼性的演出活动。即便是公益性演出也要通过市场化的机制,采取低票价窗口售票的方式。对于节庆性的广场演出,政府要加强规划和引导,由民间组织或行业协会承办,文化馆站和专业艺术院团帮助辅导,以提升演出质量。这既有利于观众群体的培养,也不会破坏和影响其他商业性演出的票房,能够有效引导演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新一轮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不论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还是转换经营体制机制,都要尊重基层和地方的首创精神,鼓励地方政府采取灵活的方式举措经营不同的文化单位,不宜做硬性的规定,而是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作为深化改革的基本方法,还要允许地方政府的尝试和自主性选择,从而科学探求各类国有文艺演出院团的改革途径。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