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音响网报道
编者按: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音响行业整体出现衰落,顶不住的公司纷纷撤退转行,也有不少企业靠老本继续支撑着,盼着“牛市”的再次出现。同时,国际著名音响品牌也纷纷将生产加工场所迁往中国,或找国内有实力的音响企业贴牌生产,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这阵风吹得音响企业悲喜交加:喜的是有活干了,正如有些企业说的,“挣点加工费糊口”;而面对这些具有品牌、资金优势的大亨们,不少音响企业逐渐被沦为他们的OEM工厂,但自己的品牌怎么办?
“最专业的设计,最优化的配置,最严谨的管理,能充分体现出音响潜在的魅力”,在宁静优雅的办公室里,飞扬音响夏成辉先生这样对笔者说。他说,今年推出了几款音响,优势在于音质稳定及清晰度的再提升,而这也是践行产品差异化最重要的体现。
夏总介绍,目前国内音响器材品种繁多,千头万绪,新产品展出不穷,老产品更新换代、市场音响产品更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在近年,飞扬一直致力于用户感受度提升,产品已经广泛运用到各种高品质音响系统中;为迎合大众消费推出的系列配套产品,以解决大家在产品选配过程的配套为目的,提高产品使用效率。而如今,难做是因为有的企业规模大,产品种类多,这样自然就竞争多,如果做单一产品,所遇到的竞争就少,也就自然不会感觉生意难做。飞扬目前没有竞争压力,是因为还在调整,严格来说并没有参与到今天的市场竞争中,还在储备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员,还在寻找在市场中的位置,在等待时机。
他也提到,几乎所有企业都没有解决自身的问题,也就是说,都还在探索,从技术到市场,庆幸的是,自己看到了这些弊端,给出了市场渴望的真正好产品,给大家真正的实用音响技术,不少的代理商从观望变成了铁杆。
崇洋媚外不可取 自力更生不忘本
夏总谈到,细看微型音响的各类型产品,也有一些厂商以独有的产品理念,成为微型音响中个性鲜明、不走寻常路的开拓者。这样,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对产品进行市场细分,消费者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品牌亦能开辟新疆土,或能开拓出多媒体音箱中的新一片蓝海。长久以来国外品牌占据了国内用家的思维,迫使大量的厂家生产低价低质的产品,另外,由于国内产品的品质很难保持稳定,如果要以国产品牌的价格去要求国外著名品牌的品质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按国外著名品牌的品质标准去生产,那产品的成本的上升就高出很多甚至几倍,因为不同的品质要求对部件的加工方式要求都完全不同。
核心科技成专业音响国产化的重要课题
“在数字音乐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音响的变革已不可避免。控制发展速度,否则欲速而不达,尾大而不掉”夏总谈到:“近两年,部分企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为生存而奋斗。大家既对饱和而缩小的买方市场无可奈何,又对继续分裂增多的音响企业忧心忡忡。谈到中国音响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夏总认为,中国专业音响企业的发展关键问题是科技含量低,尚未形成以品牌企业为主力的国内外市场。一个优秀的高级音响师,闭上眼睛就能分辩出专业音箱的品牌和系列型号。这就是专业音响品牌为什么除品质和时间外还要加特色的原因。
夏总说,就目前来看,音响行业的大部分设备,智能化程度很低,大都还停留在设备的层面,网络化,信息化,似乎刚开始,更不用说智能化了,要说自动化,其实只是一些毫无智能的数据模式调用。尽管如此,这样的设备少得可怜,所谓的应用场景模式也少得可怜。这使得大量的音响系统调试、使用变得只有少数人才能完成的事情,也严重制约了那些大型剧场、演艺场所大量高档设备性能的发挥以及高频率高水平的使用。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发展
夏总认为,互联网已如此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那么,音响企业应该要因势而变,与时俱进,要重视网络宣传和推广。另外,网络推广最终的目的企业自身的品牌塑造。因此,音响企业进行网络推广的时候,最好结合音响行业的现状,找准企业自身的定位和起点,让网络推广跟企业整体品牌战略保持一致。
同时,夏总非常重视网络的宣传和推广,目前许多专业音响品牌只是在业内的媒体上进行宣传,形成了业内品牌,即各企业每当提及一个品牌时非常了解,可是广大消费者和经销商却对这些品牌不甚了解,造成了“墙里开花墙里香的尴尬局面”。在需要大量信息和资讯进行消费引导的今天,只有让用户知道、了解,并对这个品牌有好感的时候,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品牌。为能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重新审视网络传播途径和思路。借鉴其它消费类产品的推广方式,例如手机,家电等等。
后记: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健康有序的管理,不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创造出产品的高价值,市场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而好的产品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凸显着一个企业的文化与创造力,也会拥有较长的市场生命力。国内音响行业要想在国际上建立不败的品牌传奇,在加强产品开发、注重品质的同时,应开始关注市场的秩序化管理,为音响市场健康、有效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使得产品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相互制约又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国内音响设备厂家来说,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利益得失,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