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神州音响电子杂志 | 神州商务通 | 我的商务中心
技术专栏  |企业新闻 |新品上市 |展会信息 |工程案例 |器材点评 |综合导购 |行业动态 |娱乐资讯 |音响活动 |政策法规 |人物访谈 |广州音响灯光展 |舞台灯光 |北京音响灯光展 |招标信息 |上海音响灯光展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宋多多:专业音响民族品牌到了最好的时代

宋多多:专业音响民族品牌到了最好的时代

时间:2016-06-13  作者:  来源:艾维音响网

  民族品牌到了最好的时代

  “让更多的人参与文化艺术”,宋多多认为这句话也是当下的一个必然的社会趋势。“习总书记为什么会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国的经济已经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了,接下来应该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而这个发展必须是以群众为基础,要带动全民参与,老百姓都能经常去看看演出听听音乐会,而不是把文艺当做一种奢侈。”

  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一方面是作为事关民生和民族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正盛,另一方面,近年来“反腐反奢华”的政策影响下,文化改革逐步深入,很多文艺演出严重缩水甚至取消,从演出工程商到演艺设备企业,“市场不好做”也成为了近年最直接的感受。看似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宋多多却认为这其实正是中国演艺行业的春天。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是演出少了,是电视晚会这些少了。因为演出要更多的服务民众,很多文工团以及像我这样有演出技术的个体排着队有事干,全国的文艺团体都在忙。这里面就蕴含着一个巨大的机会,反腐反奢华是必须要坚持到底的,因为以前太多不正规不务实,现在要逐步回归到正常轨道,那对于演出设备行业来说,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以前演出都用进口设备,一方面因为国产还处在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以前做项目必须保留足够的利益空间,一味求贵,自然就用进口。而今,国产设备逐步提升上来,市场也更加务实,国产设备反而具备更高性价比优势来参与竞争。”

  中国专业音响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而逐步兴起,行业很多从业者的成长经历即伴随着中国音响事业的发展变迁。小时候听着大队广播和学校体操广播长大,童年的记忆里只有高音喇叭。长大之后,会议剧院开始出现公共广播级的喇叭,再后来文化艺术中有了高功率的喇叭。到90年代流行音乐进入到大家的认可视野,文艺团体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对频率的丰满度和宽度有了新要求。在这个文化艺术与演艺设备相互博弈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每个演艺行业从业者或多或少有一个冀望:哪一天中国的品牌和设备也能与进口品牌并肩而立,哪一天国人可以无比骄傲自豪地地说“这是我们国产的设备,杠杠的”。

  对于长期处于市场竞争链条底端的国货来说,“90年代专业音响是舶来品,市场上只有JBL、百威、EV还有Bose,推崇进口品牌是一种必然,但30年后的今天我们对民族品牌对国产设备应该有一个新的定义。捷达车也是车,宝马也是车。捷达比宝马要差多少呢?实际使用起来也只是外观的参数、形象上宝马比捷达好,不懂技术的人可以把宝马开成一般汽车,懂技术的人却能把捷达也给开好。我们关注的点就不能总是觉得宝马就一定是不可替代的,捷达就是没办法上台面的。专业音响民族品牌,更要客观地去看待!”

  

宋多多:专业音响民族品牌到了最好的时代

 

  宋多多

  走品质路线才是民族品牌的出路

  八九十年代专业音响市场开始兴起,到2000年,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开始树立起来,从借鉴外来设备开始慢慢走到今天,很多企业都经历过模仿和原始积累再开始自创品牌、自主研发,走自己的路。先有海外舶来品,再有中国自主品,从新事物扩散规律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但是到了2016年,中国很多本土品牌和企业已经走过了以求生存为目标的初级阶段,进入了以追求长远发展为目标的成熟阶段,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面对当下的市场机遇与挑战时,民族品牌的发展空间又在何处呢?

  长期身处于一线演出,对于产品“品质”二字,宋多多感触尤其深刻。“我最近做的惠州的一个项目,那个音响要调试,一般来说好的产品五分钟十分钟就能调好,但我们整整调了三个多小时,极大地浪费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在面对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粗制滥造或假冒伪劣产品时,宋多多表示出深深的无奈,但他觉得这种现象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今天,这种情况也会越来越少。“如果只是想着一味赚钱,有了启动资金之后,还只看重销售,而忽略了专业的产品是要靠实际展示体验的方式来获得行业人士的青睐,或者还是延续老办法:‘产品放一边吃喝嫖赌玩一圈’来做生意,这是没有生命力的,以前就算你是靠走量、一锤子买卖来经营,中国这么大,够你走20年走不完。但现在这样行不通了,政府反腐,项目回扣空间少了,招投标程序也会越来越标准化,而且信息传播那么发达,你的好或不好都能迅速传遍整个行业。”

  做好产品,确保品质,意识形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的却是实实在在地去落实。长期以来,中国专业音响制造囿于起步起点低,相关技术基础薄弱、专业人才稀缺等因素,能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企业不多。做功放因为要大量控制成本,只追求声音而不考虑音色;做麦克风,大多是生产组装外壳或仿制,制作咪芯的太少。“脱离生存阶段的企业很多时候并不缺少资金,关键在于能否把资金投入到真正能驱动企业长远发展、能提升整个行业发展的事情当中去。在原始积累阶段很多企业都是老板单打独斗,但老板本身可能就不懂技术不懂生产,企业还不注重品质,这样的企业是出不了好的设备,没有好产品肯定就不可能谈发展。”宋多多认为,在企业发展道路上,不管是合资还是外请研发,请的是外来专家还是国内专家,“关键就是你的方向你得看准,然后你得去做”。

  在宋多多看来,正确理解发展方向,并沿着对的方向去努力,对于民族品牌企业来说要迅速提升也并非难事。“很多人为了做生意,总在说自己有多少多少创新,但所谓自主创新,最基本的是要保证好品质。很多企业自作聪明,在这儿加个蓝牙,在那儿做下外观美化,就美其名曰‘创新’,拿着这个来忽悠市场,这种小聪明本末倒置,你要对照着他们的产品手册参数一测试全是假的,基本的产品信用都没有保证,那就不叫创新。所以作为制造企业,第一步应该是确保产品各项参数达标。而对于一些国内已经做得相对不错的企业,就要有更高的目标——向国外一线品牌学习。中国专业音响企业,即便是锐丰三基这样的第一梯队企业也有他的局限性,他是生产者、销售者,而不是站在使用者角度去思考,生产出来了怎么卖?卖给谁?如果不请专家帮你调试的话,专业团队是不敢买你东西的,进口品牌在这个方面就做的很好,他们会请专业专家去帮他做产品的推广应用,活动做好了相应的产品也就推动起来了。还有另外一方面,专业音响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的企业还可以在服务和后续技术支持上多下功夫,市场一线的专业人才匮乏,那么厂家就可以担起这部分责任,经常举办实质性的技术交流培训会,同时对于需要后续服务配合的项目也要及时指导配合,不能造成是使用者使用不当出现问题最后全赖厂家产品不行上。中国民族企业要学会扬长避短,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民族品牌!”

  • 0
  • 顶一下
  • 0
  • 踩一下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新闻评论区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络用户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企业认证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客服中心:0371-66216490/65368216 传真:0371-65368217 电子信箱:sz_audio@163.com
豫ICP备09011648号
Copyright© 2002- 神州音响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