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秀山原是定襄晋剧团的一名职工,他1976年考入剧团,先学表演,无成。尔后,拜剧团舞美王印堂为师,当上了一名舞美人员。1980年,师父调地区北路梆子剧团,贺秀山开始了独立工作。十几年来,为剧团创作和绘制了不少布景,也曾数次在地区调演中获过舞美奖。尽管他钟爱舞台美术这个职业,留恋剧团这个贡献了自己大好青春的单位,但在1994年的又一波改革浪潮中,他下岗了!
下岗后,他非常苦恼,多少年已经习惯了的工作体制和环境,尽管工资微薄,毕竟还有保障。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他看着妻儿老小,愁得几夜没睡好觉。
为了生存,他先借钱买车试着跑出租,有时在社会上揽个小演出,叫上十来八个人去唱一唱,当当小班主。1999年,县文化局稽查队认为他熟悉剧团情况,让他管理监督各地来定襄的演出,贺秀山又成为稽查队的成员。
就这样,下岗后他闯荡的几年内,干的营生五花八门,也勉强能维持了生活,可他总有一门心思难以割舍,他对记者回忆这一段情况时说:“虽说我放下耙子抡扫帚,干了不少职业,最终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2003年,正赶上“非典”肆虐,文化市场关闭,公共场所车少人稀。在这段时期,贺秀山只好呆在家里,百无聊赖之际,他又拿起画笔以写写画画来排遣心中的烦恼。作画中,还是心中不舍的追求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下岗后长期与市场接触,贺秀山养成了研究市场动向和市场规律的习惯。他在对自己下岗九年来的历程进行梳理时,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我能不能面对社会演出这个大市场,再干干自己的老本行舞美呢?
贺秀山是个不甘沉沦的人,这个想法一出现,立刻让他产生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他通过这几年自己参与管理文化演出市场,对新形势下的演艺团体的了解,做了以下理性的分析:各专业剧团的舞美工作者全都年事已高,有的已故,大多已退,现在剧团舞美人员形成断档;民营剧团大量涌现,需要舞美布景;重操旧业对自己来说是轻车熟路,更能发挥自己的所长,如果能形成市场,不但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生存出路,还能帮助一部分人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说干就干,“非典”过后的下半年,开始试运营。舞美工作需要大场地,没有地方,他只好跑到空荡荡的广场大舞台上,挥舞着像扫帚把似的大画笔,精心绘制起自己走向市场的第一件面积庞大的作品。几宗业务,都做得非常顺利,他的舞美作品拿到各剧团,无一例外地都受到剧团很好的评价。到了冬天,没有场地,画笔常常冻成冰疙瘩,这是他创业最艰难的时候,但他仍然坚持着。
2004年正月,经过努力,贺秀山租下场地。他没有忘记困难户,联合了五六人,成立了“秀山舞美设计制作中心”,从此他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朔州平鲁区晋剧团演出《清风亭》,需要做一个石头亭的道具。要是找大地方做,需要20多天,会耽误演出,但贺秀山接到订单后,加班紧忙只用了10天就做好,而且道具中描绘的瓦和石头效果逼真,价格比大地方的要少一半还多。由于贺秀山的制作中心做的布景实用、耐用,质高价廉,开张不久,订单就像雪片般地飞来。不仅本省、本市,就连内蒙古、河北、河南的订单也纷至沓来。
贺秀山为人忠厚,凡来的客户都热情接待,致使这块品牌声名远播,创作和制作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六年来,他不但为本省五十多家剧团设计制作了大量布景,还先后接待了来自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市、鄂尔多斯晋剧团,河南省商丘市豫剧团、南阳市豫剧团,河北省井陉县晋剧团等十多个省市地方剧团的订单。
不起眼的舞美小职业靠打拼有了市场,贺秀山自然有一番人生的感慨,但他最担心的是:舞美,是舞台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舞台典型环境和舞台气氛的营造者,但由于这个行当不受重视,致使舞美人员越来越少,这不利于舞台艺术的发展。也正基于此点,贺秀山在谈到今后打算时说:我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不能看着舞台美术后继无人,我准备培养一些舞美人员,不让这一艺术层次断档;待到时机成熟,还想建一个小礼堂,既能保证更大规模的舞美作品制作,又能进行灵活多样的小剧场演出……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