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IEC确定由刘卫东博士牵头制定LED液晶背光分规范国际标准,并与韩国专家共同牵头起草背光显示总规范标准。由中国企业担任系列重要标准牵头制定方,在该行业尚属首次。
“以前,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和PDP(等离子)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方面,中国企业也参与过,但都没有像这次这样,成为系列重要标准制定的牵头方。”刘卫东认为,“LED背光国际标准的制定对LED电视的国际行销大有裨益,而中国企业牵头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彩电企业在国际LED电视市场的竞争力。”
一流企业做标准,“在LED背光源技术方面,我们已具备了与国际彩电巨头在同一水平上竞争的能力。”刘卫东博士告诉《上海国资》。
而在LED方面的“领跑”优势,亦使海信在这一轮竞争中斩获不少。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海信在LED液晶电视市场上的累计市场份额超过30%,高居中国LED液晶电视市场第一位。
“技术立企”引擎
为了获得这一“领跑优势”,海信磨砺了十年。
1999年,CRT电视陷入低谷时,海信即开始自主研发液晶电视,并在2001年初推出第一台液晶电视。促使海信加大液晶领域自主研发力度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年,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参加一个国际展会,发现外资企业在生产液晶屏的同时,开始向整机方向延伸,有的企业生产的液晶屏只要套上机壳、拧上螺丝就可以成为整机了。这一发现让周厚健非常震惊,“这意味着我们的彩电企业今后只剩下配机壳、拧螺丝的份了,还谈什么核心竞争力!”
海信开始研究解决之道,经过深入的调研,他们发现,直接上马最前端的液晶屏不太现实(因投资巨大),但如果上马液晶模组,加上整机电路等方面的一些技术优势,按可控成本比例计算,可以拥有液晶电视整机成本60%左右的自主权。
从2004年起,海信就着手筹备模组产业。经过3年多艰苦的自主研发,2007年,海信终于自主掌握了液晶模组的核心技术。
经过相关技术和专利的分析和检索,海信人从技术文献上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希望。这一方面说明已经有企业在向这个方向研发,证明海信的判断是正确的;一方面说明海信的发现还是比较超前的。
2005年12月,海信的LED背光源项目进入研发阶段。
这个项目从起步开始,就伴随着怀疑和质疑。当时,海信的很多液晶面板供货厂家称,年底前就可以提供LED背光的模组样机,言下之意你们自己搞怎么能来得及。但项目带头人刘卫东博士和他的团队成员的看法和判断却是:LED背光技术是革命性的技术,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核心,我们必须掌握,否则必然在知识产权上吃亏。由于发光效率、成本、控制算法等问题,LED背光技术还不成熟,还有很大机会。LED背光需要背光技术与整机技术紧密配合,面板厂家独立做出适合应用的LED背光系统是有很大障碍的。而出于竞争考虑,领先的LED背光技术研发和应用企业,会限制相关面板企业向外转移背光技术或系统,从而大大延迟LED背光技术的扩散。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