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联盟广播或成流行趋势
我国当前仍然延续上世纪80年代四级办广播电视体制,这种方针政策对推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曾经发挥的关键性历史作用很大,数量和覆盖率明显提高。缺点也毋庸置疑,小型分散,资源浪费,在设备方面大台强台大量重复购置,使用率并不高,小台设备则严重缺乏,节目制作质量不上档次,由于专业设备价格昂贵,闲置和淘汰的折旧率造成很多浪费。管理方面不规范,例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普及特别迅速,网络时代对传统产业的挑战,广播行业有关标准出台和执行落后。广播发展也面临向多功能,综合化信息网台方面发展。
各自为战情况下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同时,由于各级台站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致使覆盖效益降低,个别小台为维持生计,不惜在内容上搞擦边球,公信力和广播的权威性下降。
联盟广播不是新事物,广播业界老大中央台,早在2006年1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全国高校广播节目联盟,来自首都北京的46所大学广播台(站)成为了首批加盟中央台牵头发起成立的中国广播联盟,吸引了全国170多家省、市电台。目前《中国之声》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频率,覆盖体系达2500个频率之多,覆盖全国,实现了无缝隙覆盖。同时网络广播、数字广播、卫星广播以及手机、MP3等新锐载体的发展又扩大了《中国之声》立体式的覆盖,覆盖大陆和港、澳、台及亚洲多数国家。各个省级和地区性的广播联盟逐步成立,这种趋势或许是将来流行的形式。
五. 三网融合和数字广播对传统广播的影响
当前提的最多的就是三网融合,但好像里面具体涉及到广播行业的并不多。在多媒体时代,广播应该更注重数字化无线网络的覆盖,比如可以和实现图文音频的同步传输的DMB数字多媒体广播(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在DAB广播已将传统AM、FM摸拟广播声音质量提高至CD级别的基础上,DMB又将单一的声音广播业务推向了多媒体领域:即在发送高质量声音节目的同时,还提供了影视娱乐节目、智能交通导航、电子报纸杂志、金融股市信息、互连网信息、城市综合信息等可视数据业务,广泛应用在公共交通,流动人群等移动载体上或家庭、办公室里。但目前DMB广播已经远远落后于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除了受众的条件限制外,传统调频广播的类似垄断优势还让广大广播从业者衣食无忧,但假如有一天三网融合全部推进,可能广播行业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要去打分发传播的基础,这由分发方和终端用户共同组成,终端用户的培养是个逐步成长的过程;另一方面需要和制作公司竞争或合作,用于壮大播出内容的影响力。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