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委员认为,我国20世纪60年代时有地方戏剧种将近400个,但是现在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只有不到200个。剩下的这些剧种在发展、创新过程中走的却是相同的路,所有剧种只要有钱,一定会请知名编导、舞美加入,然后请专业学院毕业却不懂得地方音乐特色的人编曲、配乐,然后加上各种西洋乐器、大型乐队,形成了各种地方剧种“歌剧化”的面貌。这就使地方戏的特色越来越少,所有戏迅速同质化。他认为,地方戏按照此种方式发展,未来就是死路一条。他认为,我们现在片面追求与国际接轨,片面认为声光电、大布景、大制作就是西方现在舞台美术的发展趋势,这其实是误解。戏曲中虚拟、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和美学原则、写意的美学韵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能因为盲目的国际化而将这些民族的文化抛弃。谈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田青认为,现在的戏剧发展已经不是纯艺术、纯美学的问题了,而是文化资金分配和社会风气的问题,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