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神州音响电子杂志 | 神州商务通 | 我的商务中心
技术专栏  |企业新闻 |新品上市 |展会信息 |工程案例 |器材点评 |综合导购 |行业动态 |娱乐资讯 |音响活动 |政策法规 |人物访谈 |广州音响灯光展 |舞台灯光 |北京音响灯光展 |招标信息 |上海音响灯光展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中国文化演出行业进入变革时代

中国文化演出行业进入变革时代

时间:2015-09-29  作者:  来源:慧聪灯光音响网

    神州音响网报道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国内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国内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434.32亿元,相较于2013年同比下降6.19%。变动之中,中国演出行业走向如何?神州音响网就此采访了广东省演出业协会秘书长何伟庆先生。

广东省演出业协会秘书长何伟庆

广东省演出业协会秘书长何伟庆

  政府对文化的投入只会越来越多

  慧聪网:大家都说最近几年受到国家限奢令的影响,演出业严重缩水,您了解到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何伟庆:这两年实体经济下滑是事实,但是对于我们演出行业来说是上升的,只是有所波动。有这样一个说法,实体经济下滑以后,非实体经济是上升的。2008年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但是对于非实体经济像演出行业是起拉动作用的。因为实体经济的很多资金会倒流到服务贸易经济中。

  从90年代起,中国大陆地区的娱乐形式开始多样化,舞台艺术演出是受到冲击,走下坡路的。但进入2000年以后开始逐年上升,各种艺术门类演出都很活跃,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观众人数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今年的广州和深圳市场,大型演出、演唱会的票房收益特别好,这表示演出市场还是非常活跃的。

  从演艺设备来讲,可能有一个说法是这两年演出市场不是很好,包括政府工程少了。但政府只是对楼场馆所有限制,楼场馆所与真正的文化设施发展还是有区别的。文化设施包括了城镇的文化站、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剧场剧院、音乐厅等。政府对文化的投入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中国文化演出行业进入变革时代

中国文化演出行业进入变革时代

  文化演出市场走到了变革时代

  慧聪网:中国演出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何伟庆:现在演出行业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政府一方面想把它推向市场,但另一方面对它的管理又不适合市场。演出经营主体包括剧团、剧场、演出公司都是需要办理经营许可证的,并且每一台演出都需要报批,层层审批需要时间,再加上宣传时间,这就导致会错失很多商机,与市场是不接轨的。

  现在的文化演出市场走到了变革时代,政府提出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我们这十几年的公共文化服务还比较少,只能任其自生自灭,让市场去决定。这几年如果生活在大城市,可以感觉到舞台表演还比较丰富,但是三四线城市就很少,到了县城就有很多舞台都是空置的。

  在国外发达国家或者港澳台地区,艺术表演类产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资助,观众花很少的钱就可以看演出。而我们看一场演出动辄要上千元。你看在香港,一个大牌歌手可以连续开十几场演唱会,因为票价不高,真正的歌迷可以支付得起。而在大陆地区,就算是刘德华,在广州最多也只能连续开三场。票价太贵,歌迷无法承担得起,这就是我们现在市场的不成熟。

中国文化演出行业进入变革时代

 

  香港的演出市场要比内地要成熟

  文化建设若没有政府投入 将走进死胡同

  慧聪网:近年来,从经济发达城市到一般发达城市,大剧院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何伟庆:中国大陆地区的剧院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在50、60年代,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剧院建设上,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把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减少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而进入2000年以来,政府又开始注重文化设施的建设,建了很多大剧院。这十多年来,新剧院在一线城市兴起,并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扩展,二三线城市逐步也有了高标准的剧场。  

我们统计过,现在广东有100多家专业剧场,基本集中在二线以上城市。在广东这100多家剧场里,只有三分之一的剧场一年下来的演出量是比较饱满的,三分之一的剧场一年只有二十几场的演出,剩下的三分之一剧场基本是空置的。如果参考国外的说法,以每十万人口就有一个剧场的标准来看,我们的剧场建设是不足的,但是同时已有剧场的演出量又不多,这就陷入到恶性循环中。

  政府提倡社会资本进入剧场,但是剧场的收益是很有限的,如果把剧场完全市场化操作,民营资本是不愿意投资的。建一个剧院需要几个亿,靠门票收入能收回多少?所以剧场建设是属于公共文化范畴,还是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如果观众需要高票价才能进入剧场,那么观众肯定不乐意,所以很多剧场就空在那里。不靠政府投入的剧场建设将会走进死胡同。

  

中国文化演出行业进入变革时代
 

 

  慧聪网: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演出行业这种局面?

  何伟庆: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向政府呼吁,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把公共文化定位为公益性活动。既然是公益性,社会就会去关注,也能得到社会的资助。国外的情况是这样的,政府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只占到三分之一,社会的资助反而更多,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共识,大型企业/社会名人都可以对公共文化进行捐助,普通市民也可以因此获益。

  以香港文化中心为例,一年能够做到三百场演出,因为它属于公共文化领域,设施是公益性的,场租非常低,是内地的几分之一,面对艺术表演团体开放。这就表明,一个好的机制会激发人的创作热情,让演出市场也更活跃。

  • 0
  • 顶一下
  • 0
  • 踩一下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新闻评论区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络用户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企业认证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客服中心:0371-66216490/65368216 传真:0371-65368217 电子信箱:sz_audio@163.com
豫ICP备09011648号
Copyright© 2002- 神州音响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