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始终追求技术的领先,海信电器的经营规模数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利润也一直保持在行业领先
中国的彩电业再次到达十字路口。这一次,决战的主战场在LED电视。
8月,TCL、长虹、康佳等国内彩电企业纷纷发布半年报。整体看,彩电业绩普遍低于年初的市场预期,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其中,康佳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79.40亿元,同比增长53.52%,净利润为5088.75万元,同比下降36.63%。长虹4063万元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仍亏损437万元,彩电业务的增长率远低于该公司其他产品品类,仅为17.82%。以彩电业务为主的TCL多媒体业务则出现2.93亿元的巨额亏损,直接导致上任不久的CEO于光辉黯然辞职。
相比之下,海信电器的半年报堪称亮丽。海信电器8月27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94.89亿元,同比增长27.95%;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47.80%;其中电视机产品实现收入85.97亿元,同比增长30.04%。
导致这一对比局面的原因,除了外资品牌“高价面板+低价整机”的策略给国产品牌造成的巨大冲击,以及年初对市场状况的乐观估计导致库存增加外,是否准确捕捉到新一轮彩电技术升级的机遇也是重要原因。
2010年6月3日举行的第24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发布会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表示:正因始终追求技术的领先,海信电器的经营规模数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利润也一直保持在行业领先。
在业内,海信是较早将LED电视技术研发作为重点的企业。5年前的2005年,海信在制订自己的“十一五”规划时即把研发LED液晶电视作为重点之一。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因为在当时众多的研究方向中,LED电视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预测,市场上非但没有产品,连一向嗅觉灵敏的技术开发者们,也没有听到谁在研发样机的消息。
但灵敏的技术嗅觉让海信准确捕捉到了新一轮彩电技术升级的机遇。
领跑的海信
CRT时代,中国彩电业主要靠引进、消化、吸收,处于“跟跑”状态,核心技术的缺失是致命伤。21世纪初进入平板时代后,CRT时代以价格战夺取中国彩电市场份额相对优势很大程度上转变为以技术创新赢得市场。
此趋势尤其体现在前景向好的LED电视上。在这一领域,全球率先推出产品的三家企业中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全球率先推出19寸到55寸全系列LED液晶电视的企业中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全球能够生产LED背光模组的厂商中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全球率先将LED电视延展到3D、网络功能并率先推出产品的品牌中,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重要的是,在这一领域,中国不再“跟跑”。标志是这家本土企业被选中带头进行标准制定工作。这家企业就是海信。
不久前,海信LED课题组成员赴美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召开的会议,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征询各国代表对LED背光分规范国际标准建议草案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一轮草案。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