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当前的优势如果没有核心技术的配合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可能持久,一旦上游外资巨头潜心研发的新一轮技术得以推广,或将引发我国彩电业的第三次洗牌,本土企业又会面临新的挑战。
“彩电行业第一轮大洗牌造就了四家年销售规模超800万台的CRT巨头,目前第二轮大洗牌进入收官阶段,这一轮竞争以LCD为核心,国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确立。”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日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从体制、研发、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渠道变革等诸多方面考虑,国产品牌都具备了冲击产业领导品牌的能力。
Displaysearch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市场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电视最大单一市场,同时,升级换代使彩电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扩容机遇。
第二轮洗牌收官在即
“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任何一个准入门槛并不高的产业都难免要经历洗牌,而在技术升级和产能过剩的冲击下,中国彩电业成为了产业洗牌的高发区。”帕勒咨询机构资深董事罗清启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彩电业曾出现了100多家电视厂家遍地开花的局面,但随着产能过剩以及由此引发的多轮价格战,国内品牌进入了大洗牌阶段,最终长虹、康佳、TCL、创维成为行业的领军品牌,然而激烈的价格战同样导致了全行业利润的严重下滑。
随着液晶、等离子等新兴显示技术的崛起,彩电业迎来了第二轮产业洗牌。平板电视的高附加值以及高销售单价,吸引了一批新力量加入中国彩电产业,这中间既有不甘心CRT时代失败的二线品牌如海信、厦华,又有从IT行业进入彩电业淘金的惠普、冠捷、清华同方等,同时占有上游优势的索尼、三星等外资巨头也卷土重来。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市场上一度又出现了40多家彩电品牌,然而2006年的全行业亏损让新进入者选择了快速退出。”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如是表示,在彩电行业的第二轮“大洗牌”中,曾在平板电视时代初期颇为被动的四大品牌发起了反击。
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长虹积极寻求上游突破并在2006年开始布局等离子面板,而TCL、海信、创维、康佳则选择了在液晶模组领域布局,从2007年开始,这些品牌逐渐占据上风,到2008年下半年,六大国产平板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重新占到了七成。谢勤益告诉记者:“现在中国的彩电行业正处于第二轮产业大洗牌的收官阶段,中国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确立,而国内彩电品牌的分化已经日趋明显。”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