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是世界的品牌发祥地,当我们的祖先在享用华美的瓷器,精美的丝绸,精致的美食的时候,欧美还在黑暗中摸索。同仁堂始创于公元1669年,1864年全聚德创立,1903年东来顺开张。但随着英国工业革命欧洲的崛起,中国品牌渐落人后,如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所言“中国近代文明进货,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国尚有10000多个中华老字号品牌。闭关锁国的年代,“不知魏晋,无论有汉”。1978年以后,西风东渐,中国本土品牌纷纷陷落。
一个崛起的大国一定要有自己的世界级品牌。中国企业家从没有放弃建立世界级品牌的梦想,联想、海尔、青啤都在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但进入21世纪的中国本土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与国力同步增长,中国品牌既有外患也有内忧。
外患,是指中国品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纷纷被国外品牌收购,随之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达能收购了乐百氏;大宝卖 身强生;中华受控于联合利华;南孚电池被卖入吉列手中,之后退出海外市场;小护士、大宝、美加净等国产化妆品品牌纷纷被国际性大牌收购,中国国产化妆品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本土品牌纷纷陷落,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辛辛苦苦几十年打造的品牌,到头来落了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除了外患,中国品牌还遭受着内忧的困扰。这就是中国消费者崇洋的消费倾向,以购买洋品牌为荣,以不买国产品牌为自豪。从中国游客在海外大肆搜购世界名牌就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强烈的“崇洋”消费情结。
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出境游客在巴黎老佛爷百货和香榭丽舍大街LV旗舰店内平均每人每小时花费约500欧元。中国大陆游客热衷于购买名牌奢侈品,宁可缩减食宿开销,也要大肆采购名品。如何让中国游客满意而归——这已成为了欧美品牌和零售商们的必修课。
内忧外患的中国品牌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品牌必须做出改变。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