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曲线还是哭泣曲线?
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是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提出的理论。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微笑曲线中间代表制造能力,左边是研发和创新能力,右边是市场和品牌能力。微笑曲线要求企业追求位于左右两边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品牌能力,弱化制造为主导的能力。而哭泣曲线和微笑曲线刚好相反,在哭泣曲线中,制造能力处于最强的地位。施振荣提出,台湾制造要从“哭泣曲线”向“微笑曲线”转变,促进台湾本土工业的转型和升级。
而中国制造目前的现状恰恰是一条哭泣曲线,高制造能力,低研发创新和市场能力。有句话叫“东莞塞车十分钟,世界电脑配件就涨价。”因为全世界绝大部分的电脑配件都是在东莞生产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IT产业名牌产品都会采用“贴牌”的方式在这里设置生产基地,在同一条生产线上,上午可能生产的是 IBM的显示屏,而下午生产的就会是“苹果”品牌的。中国超强的制造能力由此可见一斑。但中国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却没有为中国企业带来足够的利润,中国茶行业有一种说法“七万茶厂不敌一个立顿”,这充分揭示了大多中国企业的现状。iPhone手机凭借在智能手机市场获得的高利润,成长为手机市场的“领导者”。而诺基亚、三星、LG虽然在整个手机市场占有超过70%的份额,却无法撼动苹果iPhone的“领导者”地位。诺基亚在苹果出售一部iPhone手机的时间内可出售13部手机,但苹果从一部iPhone手机获得的利润却远大于诺基亚从13部手机中获取的利润。iPhone手机能获得如此巨大的利润就在于其成功的创新和品牌影响力,iPhone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手机。但回头看国内为iPhone手机做代工的企业却过着别人吃肉,自己喝汤的日子。而且,随着成本优势的逐渐减弱,代工制造企业们所喝的汤的油水也越来越少。
因此,中国企业面临的首要改变就是发展模式的改变,要从哭泣曲线转变为微笑曲线。因为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中国各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发创新,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品牌、营销与服务。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