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还是创新?
“山寨”一词曾在2008年风靡中国,在国际的认知中,山寨似乎是与中国紧密联系的。
今天的中国,凭借“中国制造”征服了整个世界。但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得到的评价却是贬多于褒,“中国制造”被冠上了“山寨制造”的称号,有外电曾评论中国是全球最善于模仿外国产品和品牌的国家。中国似乎成了山寨上的中国。有企业主曾说:给我一个样品,我可以征服整个世界。商场里流行卖什么产品,他们就会照模照样复制出来,然后在市场上以超低的价格大肆甩卖。从老人头皮鞋到阿玛尼服装,从LV包到劳力士手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山寨手机”。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山寨机”。只要是热卖的手机,在“山寨”里都能找到。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等,国际大牌们无一幸免地成为了“山寨机”的模仿对象。在半导体行业有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就是说集成电路芯片每18个月的集成度提高一倍,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中国的山寨工厂速度更快,几个月便能破解各种手机系统,于是山寨手机便雨后春笋般呼啸而出,留给各大手机品牌的更新换代时间只有几个月,而不是18个月。
其实,中国是一个蕴含了强大创新能力的国家。此前,有过一项世界范围内关于智商的调查,在全世界各国家的人口初始智商测试中,中国人名列前茅。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前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步。只是代工制造的发展模式阻碍了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中国企业应该把山寨模仿作为“中国制造”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阶段,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要不断提升,要以创新赢得长久发展,而不是通过山寨获得苟延残喘。要从现在“照猫画虎”的阶段上升到“照猫画熊猫”的层次。所谓照猫画熊猫是不但善于“拿来”别人的东西,同时,更善于对“拿来”的东西进行升级与创新,从而“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模仿是“中国制造”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但却不能沉浸在这一阶段止步不前,而是积极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当“中国制造”突破了“照猫画熊猫”的境界,能够自己“画熊猫”,中国也就拥有了一批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中国制造”也就能够真正赢得世界的青睐。
品牌立国还是制造立国?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是世界工厂,为世界做代工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当低廉劳动力优势失去或被取代的时候,中国的制造优势也将不复存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一个个企业将制造中心转移到了印度、越南等国家。中国不能依靠制造立国,况且,为世界做代工也支撑不起一个国家长久快速的发展。作为新兴国家的印度在发展起始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它没用大力发展自己的制造业优势做“世界工厂”,而是致力于更具研发创新能力的软件服务业做“世界办公室”。
几年前,德国市场营销专家安霍尔特曾就“某国制造”在35个国家和地区做过一次调查,“美国制造”的价值高达17.8930万亿美元,列全球第一,其后是“日本制造”,价值6.2050万亿美元左右。“德国制造”的价值约为4.5820万亿美元。而在这些“制造”的背后是各国知名品牌的强大阵营。缺乏知名品牌的中国制造的价值就是出口一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