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美创作队伍需要“年轻化”
在本次舞美大展上,我们看到了各地舞美工作者近十年的创作成绩和代表性作品,看到了基层舞美队伍成长的足迹。但同时也注意到当下戏剧创作一个不容回避的现象:
艺术资源被少数有实力的创作者占有,“飞人”导演、“飞人”舞美现象较为严重。在全国性的艺术节上,经常会看到一个舞美、灯光同时有多个省份、院团创作不同的剧目参赛。对于这种现象,蔡体良认为,这虽然有助于地方剧目质量的提升,却不利于地方本土人才舞美的成长。“现在的很多戏,获奖作品都是50岁至70岁之间的人,年龄结构日益老化,梯队建设很成问题。一个人的精力、艺术思考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部戏都能达到艺术的理想状态。透支、过度依赖使用‘外援’,对本地后续人才的培养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本地创作力量呈萎缩或停滞状态,使本地人才面临着断档的危机。”他认为,舞美队伍应该年轻化,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目前看来,艺术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在地方施展才能的机会并不多,人才浪费现象严重。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章抗美认为,我们不仅需要一支舞美创作的实践队伍,更需要培养有理论学养和知识储备的研究队伍。舞台美术历史研究要跟上,集中精力把舞台美术的研究搞上去。他认为,舞美的创新应建立在对舞台艺术的深入思考和扎实的艺术磨练中。这些年戏剧舞台实践过剩,理论总结不足,戏剧方法重复,模式趋同化严重,从长远看,缺失理论支撑的创作,最终只能陷入形式的泥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