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并购韩国企业
现代集团是韩国大型企业集团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现代集团因为过度扩张、负债太重而陷入困境。
HYDIS(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是现代集团专门从事TFT-LCD显示器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子公司。到2001年时,现代集团对液晶业务已经无力继续投入,于是决定出售HYDIS的股权。
对于正在液晶平板显示产业门外寻找进入机会的京东方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HYDIS(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拥有2代、3代和3.5代TFT-LCD生产线各一条,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片以上,在全球20余家企业中排名第9,它生产的17英寸显示屏全球排名第3。它还设有独立的研发机构,研发项目涵盖材料、配套零部件、液晶器件以及设备等各方面,拥有300多项专利,其中独立研发的FFS宽视角技术是全球三大主流技术之一;它也拥有完备的市场能力、遍布全球各主要地区的营销网络以及著名咨询公司的支持等等。
当时表现出收购兴趣的有来自美、日、台湾的企业,最终京东方于2002年上半年与韩方签订意向书和协议。当时整个现代集团的财务危机加重,导致其债权人要求其资产变现;又由于2002年下半年遭遇液晶周期的衰退低谷,促使他们急于出手。最后,双方同意以3.8亿美元的价格向京东方转让HYDIS(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全部股权。
当时京东方决策者也担心风险,为此制订了即使收购失败也不能拖累公司母体的原则,于是决定在收购策略上筑起一道“防火墙”:在韩国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再由这个“韩国京东方”出面进行收购,以这个已经属于京东方的韩国子公司进行资产抵押,成功地从韩国银行贷款。京东方实际投入资本金1.5亿美元,其余的2.3亿美元来自韩国银行贷款。
2003年1月21日正式成交,此时距开始参与竞购已近两年。
不名列前茅什么也不是
只是事后才知道,京东方的海外收购成功恰逢其时。2003年1月资产交割初步完成之后,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的价格立刻开始上涨,这轮液晶周期的景气阶段一直持续到2004年6月。在这期间,BOE-HYDIS(韩国京东方)赢利6000万美元。
但京东方的海外收购不是出于利用现有生产设施赚钱的战术目的,而是出于解决进入液晶平板显示产业所面临的技术来源、专利障碍、起步市场和核心技术人员等战略要素。
由于立志成为“显示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的进取性战略非常清晰,所以京东方在收购过程中就决定了收购后要走的关键第一步,即被京东方自称的“海外收购、国内扎根、海外上市”的道路——利用收购的技术资源在北京建设一条5代线。
2003年9月26日,京东方第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动工。此时,全球第一条5代线是韩国LG于2002年5月建成投产的,而全球最早的两条6代线是夏普和LG于2004年才建成投产的,所以京东方建5代线的决定表现出追赶先进的气势。也就是说,京东方投5代线时,当时全球最先进的就是5代线,最球最早出现的6代线是在京东方投5代线后一年。
在为建设和运营5代线而成立的京东方光电的股权中,京东方占75%,韩国京东方(BOE-HYDIS)以1.25亿美元的投资占25%,5代线的全部投资需要103亿。京东方收购时花了1.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成功后又从京东方韩国子公司得到1.25亿美元来建北京5代线。京东方财务高手的算盘果然不是一般的精明。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