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京东方在建设5代线时,就同时成立了6代线的项目组,只是因为海外上市计划流产、无法筹措资金而未付诸实施。聚龙计划一商定,京东方立刻组建了技术团队。但在聚龙计划的消息流传出来后,日本夏普于2006年6月主动向深圳方面提出以建设一条7.5代线为诱饵,珠三角的三家彩电企业之一受此诱惑倾向于与夏普合作,导致另两家珠三角企业对聚龙计划产生犹豫,致使联盟动摇。后来经过一年的谈判,夏普违背其最初的承诺,要求在控股的情况下转让技术,导致谈判中止。有媒体分析,夏普的“搅局”使中国进入高世代线的时间推迟了2-3年。
当京东方还处于亏损的“水深火热”之中时,决策者也在战略上作出调整,决定选择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道路——建低世代线,先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领域做到最强,伺机再往下走。但京东方从未放弃过向高世代线扩张的想法。
在2007年渡过危机之后,京东方终于有机会开始扩张,而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在成都建一条4.5代线。虽然不是高世代生产线,但成都项目采取的融资模式却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为后来京东方建设6代线和8代线打开了一条融资通路:2008年7月,京东方为成都4.5代线搞了一次定向增发,向成都市政府旗下的成都市高科技术投资公司和成都工业投资集团增发股票18亿元。此外,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的银团提供贷款16亿元,并且将还款期变为10年期。
2008年3月,总投资34亿元的京东方第二条TFT-LCD生产线(4.5代线)在成都开工建设,2009年10月量产,其产品是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主要应用于移动多媒体类终端产品上。正如一位京东方高管所言:“完成了这一轮建设,感觉资本渠道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就打通了。”
雄心勃发被“野心妄想”
一旦找到了新的融资模式,王东升的雄心再度萌生——京东方再次开始寻找建设6代线的机会。2008年4月份,京东方的一位独立董事把合肥市的一位官员介绍给京东方高管。当京东方应邀回访合肥时,被当地领导的态度打动了,不仅厂址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还有备选方案。评估之后,京东方发现合肥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交通方便,覆盖全国国民收入60%生产总值的区域;更重要的是水、电供应充分;此外,合肥的科技人才很密集,在全国排第五,而且人员相对稳定。最为关键的是合肥市上下一心,市委书记亲自带队抓此项目,自上而下推进。
王东升和合肥市委领导谈了三次,主要是提示做这个产业的风险。但合肥领导表示,有困难大家一起扛!
事实上,合肥市领导为上这个项目也要冒很大风险,但这样做也有比一个项目更深刻的理由。在过去20多年里,合肥已经集聚起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家电产业,合肥市领导由此看到了发展液晶显示器工业对于保持家电基地的重要意义。
2008年秋天,京东方与合肥市签订了建设6代线的资金框架协议。2009年4月13日,计划总投资175亿元的京东方6代线在合肥破土动工。由于京东方为建设第6代线已经准备了3年时间,所以在技术上具有信心,把工期设计得很短,计划只用10个多月的时间完成。这条线投产后,可以覆盖18英寸到37英寸的各种尺寸的产品,32英寸和37英寸的显示屏是电视机屏幕的主流应用,使中国彩电工业第一次获得了显示屏的本土供应来源。
2009年6月8日,京东方经证监会批准后发出公告,为合肥6代线进行120亿元的定向增发。比成都模式更创新的是,这次定向增发的对象还包括了企业和社会的力量。政府的加入使得投资人信心大增,更何况中央政府的产业振兴规划已经把新型显示器规定为产业发展的重点。这次增发获得成功,最后的资金来源结构是1/3来自政府投资,1/3来自政府背景的公司投资,1/3来自纯市场的钱,一共筹集了120亿元的股本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